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邮政局发行了关于此次天灾的邮票,其中还附带捐赠的面值。国家为纪念抗震救灾发行的邮票有很多,而相关的纪念币纪念章却仅有地方版面世。
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而相关邮票的发行也是颇有历史。
最早的是关于张衡地动仪的邮票,纪念了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后来又有关于沈括的纪念邮票,关于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诞辰四百周年的纪念邮票。在1988年,又发行了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半身像邮票。另外还有一系列关于地震学、地震学仪器的邮票,都充满了时代特征,被许多集邮爱好者所珍藏。
说起地震,不得不提起唐山大地震,这一次地震,带走了24万同胞的生命,也把一个唐山市化为平地,在唐山的重建过程中,国家邮政部门发行了纪念邮票。在1996年,唐山大地震20周年纪念日来临时,国家邮政部门发行了《震后新唐山》特种邮票一套4枚,“农舍”、“工厂”、“街景”、“海港”等内容展示了地震摧不垮的人类精神。在2006年,又发行了《防震减灾》特种邮票,纪念中国地震局成立35周年、唐山大地震30周年和邢台大地震40周年。
相对于邮票,纪念章和纪念币的发行就比较复杂了,所以迄今为止国家的银行机构并没有发行全国性的关于地震方面的纪念币,仅有一些地方政府发行了与地震有关的纪念章和纪念币。
唐山市委市政府发行的唐山抗震(十周年)纪念章最具代表性,这些纪念章是在1986年7月28日唐山市委市政府召开“7.28抗震十周年、重建新唐山大会”时,向与会的抗震人员和解放军代表颁发的,表达了唐山人民的感激之情。
另外,在1970年1月5日的云南通海大地震中,云南通海抗震救灾指挥部也制作了一枚纪念章,赠给参加抗震救灾的工作人员、部队官兵以及医务人员。
记者采访了几位市区邮票收藏者,大家都表示,这类藏品的经济价值并不是很高,但历史和人文价值却很高,这不是其他一些藏品能够比拟的,因为它们记录的是中国的某一段历史,是中国人民吃苦耐劳精神的写照,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见证。
|
|